香港金管局:禁止“內保內貸”屬政策延續
有關央行暫停境內企業向境外銀行直接融入人民幣的消息傳出后,香港金融管理局(下稱“香港金管局”)8月2日予以回應。
注冊香港公司認為香港金管局發言人表示,據該局與央行了解后,除人民幣貿易融資外,境內企業向境外銀行直接融入人民幣,一直以來都是不允許的,并非政策的調整。
“這只是人民銀行回應查詢時所作出的說明,不是政策的調整。”香港金管局發言人還表示,關于上述業務被暫停的說法并不正確。
中信銀行(601998,股吧)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昨日向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表示,境內企業向境外銀行直接融入人民幣,理論上一直只能在貿易項下融資。但不少企業通過“打擦邊球”的形式,以貿易名義進行純粹的人民幣借貸,令監管層擔心有新的熱錢進入。其中,內保內貸是一種重要方式。
所謂“內保內貸”,即內地企業首先要用自身資產抵押給內地銀行,銀行開具保函給企業,企業再以保函向香港銀行貸款。據本報早前報道,由于內地融資難,不少內地企業通過內保內貸方式到港借貸。
今年6月,香港的人民幣存款迅速下滑。香港金管局7月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快速開動一年的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突然慢下來。今年6月人民幣存款僅增加48億元,遠遠低于今年1至5月份平均每月460億元的增幅。
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7月28日撰文表示,“留意到人民幣存款余額在6月份的單月增幅有所放緩”。他認為,初步來看,這是由于6月份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,香港支付內地多于內地支付香港所致。
廖群分析指,香港人民幣存款迅速下滑或涉及幾方面因素,包括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、香港人民幣存款利率進一步下降等,而6月份香港支付內地人民幣多于內地支付香港這一新情況,令人擔心其中存有邏輯聯系,即香港的人民幣通過灰色地帶融資方式進入到內地。
廖群坦言,現在央行特別明確沒有貿易背景下的人民幣融資問題,可能會對香港的人民幣貸款業務帶來負面影響。盡管香港今年6月的人民幣存款下滑,但一直發展緩慢的人民幣貸款業務開始起步,從今年初的不到20億元,增加至110億元。
在目前人民幣國際化路徑正被熱烈討論之際,香港金管局迅速回應并稱非政策調整,與此不無關系。廖群認為,香港的人民幣業務發展不能依賴于資金回流內地,而應該形成體外市場循環。
如您有深圳香港公司注冊、注冊離岸公司、深圳公司注冊相關疑問,可拔打「0755-86197650」 免費咨詢。 |